•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学研向新:减“体重” 换“绣鞋” 一款新农机如何解决田间痛点

发布时间:2024-11-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学研向新:减“体重” 换“绣鞋” 一款新农机如何解决田间痛点

2024年11月28日14:21 |

小字号

最近几年,在水稻生产领域,“再生稻”是一个热门模式。

第一茬稻子收割后,还能再长一茬。在种“两季不够一季有余”的地区,不仅可以多打粮食,还能最大程度减少育秧、整地、插秧的成本,受到很多农户欢迎。

但有一个痛点,一直难以解决,那就是头季收割时的碾压率太高。“收割机把稻桩压倒了,第二茬产量就不理想。”记者此前在湖南多个水稻种植基地采访时,都听到过种粮大户有类似的反馈。

田间的痛点如何解决?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组,来到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的试验田里。

记者看到,传统履带式收割机一般重达四到五吨,又宽又长的履带来回碾压,不少稻桩“零落成泥碾作尘”,没法再生。

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农业装备研究室主任李辉副研究员介绍,要想减少碾压,又宽又长的“大鞋”就得改得更“秀气”。普通收割机履带宽度为450毫米或500毫米,而再生稻专用收割机的履带宽度要减到350毫米及以下。

然而在泥泞的稻田里,“绣花鞋”往往撑不起大块头。还得给收割机“减减肥” 。

李辉介绍,研究人员想方设法为收割机瘦身。从应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到进行整机结构优化,再生稻收割机的“体重”成功减到了3.8吨。除此之外,割台增宽、底盘抬高,改进秸秆的粉碎、抛洒方式,更让再生稻收割机贴近田间实际生产需求。

“这是全国首款通过农机部门检验推广鉴定的再生稻收获机,实现头季机收压损率从50%降至27%以下,较传统机械作业可实现再生季增产20%以上。”李辉介绍,目前,这一机械已在湖南岳阳某农机企业进行批量生产,今年已销售十几台,预计明年可以实现更大规模量产。“可以说初步解决了再生稻头季收获中的痛点。”

回顾再生稻这一痛点的初步解决,离不开“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的协同攻关。

——为破解再生稻收获专用机械难题,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发攻关。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位列其中;

——对市场敏感的农机企业也主动谋划,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始终瞄准市场化、商业化路径;

——机器研发成功后,相关部门及时开展鉴定认证,推行“优机优补”政策,让好机器能够尽快推广应用;

——相关行业标准也及时跟上,从无到有,引领全行业创新发展……

“我们牵头和参与了省、部各级再生稻机械化生产行业标准和再生稻专用收割机推广鉴定大纲的制订,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了一个好头。”李辉说,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再生稻低损收获装备研讨交流会,不同技术路线、不同特色的机械产品同台交流,共同为解决田间的“痛点”出谋划策。

事实上,随着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在湖南的采访不断深入,记者发现,在产学研协同,研用推一体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农业装备,都像这款再生稻收割机一样,正在从“有机可用”,向“有好机用”坚定迈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孙超 叶子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我国计划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11月28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京组织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规划显示,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我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预计于2035年完成建设。… 我国铁路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国家铁路局获悉,今年1至10月份,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351亿元,铁路旅客发送量37.11亿人次,铁路货运发送量42.61亿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全国铁路客流持续保持高位,货物运量持续增长,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出行和物流服务需求。…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学研向新:减“体重” 换“绣鞋” 一款新农机如何解决田间痛点